金曲獎頒獎典禮上,陳珊妮老師不但穿得很得體,說出來的話也很得體、很勵志。我想大家都被那句「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做的事情,才能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」給激勵到了吧?這是她在自己的職場待了超過半生的真實感觸,所以說出來才這麼具有說服力。
.
那我們呢?我們一樣要在自己的職場起碼待超過30年的時間,但我們學會跟自己不喜歡的一切共處了嗎?或者說,我們在接受現實就是如此時,有想過做哪些改變來適應並做好一切不喜歡做的事情、面對不喜歡的人了嗎?
.
經常有人私訊我一些職場問題。作為目前依然在乙方多過甲方,並在過去有過近20年職場經歷的我來說,能夠真正感同身受的,就是長期身為員工而非老闆的這層身份。這層身份讓我能與你們的立場貼近。因此,我常想,如果一個人工作了3-5年都還沒搞懂自己部門的權力分配、自己的所屬地位、與他人的競爭關係……等等,就表示他沒帶腦子出來混,對自己的工作不抱期望,還妄想待在舒適圈。這樣的員工永遠會遇到中年危機,永遠輪不到他升職加薪。
.
但有一種人我覺得比上述更常見,就是明白也看懂這一切,卻總是抱怨人心難測,鬥爭可恥,不僅懶於或疏於去面對,還覺得自己特別正義與清高。這類人有腦子但不用,只期待環境中的人事物來配合自己的想法,比起不帶腦子的人更加讓我敬而遠之。
.
在職場,我自覺不是一個清高的人,但也有自己的理想與原則。大部份的時候我現實而且趨利,但總有一點對於理想的堅持提醒我要善良。我把這一點體現在做人處世上面,也就是「說軟話,做狠事」。面對他人,我態度一定是誠懇的,不擺譜,也不會給人臉色看,但真正做起事情來我不但對自己下狠手,也讓別人知道我對正在處理的事情有所要求,如果跟我一起共事,千萬別裝糊塗。
.
職場老司機都知道,很多工作或項目其實都很單純,但牽扯到利益分配,角力鬥爭就會變得複雜。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,所以一個人的行為就代表他內心真正所想,不管他說出來的話多麼地冠冕堂皇又好聽雞湯。因此,你如果不訓練自己的觀察力與判斷力,只儘管讓這些話往心裡去,註定是會被利用或邊緣化的。
.
楊雅喆導演在《血觀音》2017年金馬獲獎感言中說:「沒有人是局外人。」這句話不僅代表他想傳達的立場,其實也是一句放諸四海皆可行的至理名言。既然是社會人,既然一生註定要在職場花個十幾二十來年,那就好好學習如何做個局內人,借力使力之下,說不定還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。你說,是不是?
.
#katemurmur #職場就是你大半個人生